第二十九章 这不是游戏!破开妖风! (第2/2页)
在讲刘备携百姓渡江的事迹中说道:“刘备当时说了这样一句有名的话‘夫济大事,必以人为本’。”
然后表示:“刘备的‘以人为本’和我们今天说的‘以人为本’是不一样的。我们今天说的‘以人为本’是以人为根本,而刘备说的是以人为资本。”
直接把刘备功利化了。
而且依然没有把话说完整。
刘备的原话是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。”
也就是:干大事的人必须要以人为根本,现在别人都来归顺我,我怎么忍心弃他们而离开呢。
易中田很明显歪曲了本意,实实在在的抹黑。
同时对曹操和郭嘉的描述则过于夸大。
郭嘉不用多说,“网络文庙十哲”之一就有郭嘉,没发生的功劳按了上去。
原文在六#9@书/吧看!
赞曹操同时,易中田不忘贬低刘备。
“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,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。”
“比如袁绍,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,作为支持;比方说孙权,他有父兄留下的现成的一片基业;比如刘备,虽然也没有什么本钱,但他自己弄出一个来,刘皇叔,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。”
曹操祖父是曹腾,曾任小黄门,后升迁至中常侍,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,迁大长秋,被封为费亭侯,父亲曹嵩通过家族关系入仕为官,这种出身,不如刘备?
简直荒谬。
而在去年,《易中田品三国》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。
影响力很大!
和《赤壁》那个时候一样,现在《武侯诸葛亮》也是顶着很多争议。
易中田那套有人捧,也有一定市场。
如果《武侯》电影成功,会洗涤一遍现在的风气,如果不及预期,这股风气会更加嚣张。
所以《武侯》挂上了火车头厂牌,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
也是按照三通娱乐重头戏标准进行宣发。
看电影。
用电影说话。
《武侯》这部戏,简单来说类似后世无敌文。
出山前无敌,出山后也无敌。
视效上更进一步,历史文学化,也就是神话。
这部戏郭凡独立执导,下了狠功夫。
再加上有《赤壁》《曹操》打底,视效上超过前两部,成本却进一步降低。
映后环节。
这一次,沈三通没有上台,把舞台交给了郭凡。
不过话题依然离不开沈三通,郭凡道:“这部戏首先感谢沈导,他给了我独立执导大制作的机会,然后感谢唐国墙老师,友情客串,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多鼓励。”
老年诸葛亮找来了唐国墙老师来演,他说起一段往事。
“94年我出演诸葛亮时,全国上万观众写信投诉,有些投诉信直接寄到了广电部,生怕我演不好毁了诸葛亮的形象。”
“全国人民都揪心啊,我压力也很大,我那个时候还是很嫩的小生,哈哈。”
“好在最后演出成功了,我最大感想就是历史人物,尤其是武侯这样的历史人物,我们一定尊重他,周洁演的很不错。”
“郭凡导演也让我感触很深,在片场起早贪黑,和他接触后,我对我们电影充满信心。”
唐国墙老师出演诸葛亮是个转折点,从那之后事业起飞,后面历史剧演到手软。
成功塑造一大批古代人物的影视形象,也没人再质疑他演的任何古代历史人物。
上下五千年,都演过了。
当然也是不点名批评了一些人。
坐在观众席的沈三通,这一次纯路人,分享自己观影感受:“我最佩服的三个人,一个是挽华夏于危难之间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;一个封狼居胥,断了匈奴国运,兴了大汉;最后一个便是丞相,白帝托孤,出师表是多大的忠义啊,关键丞相百年之后这些人还是没走眼!”
“实际上,蜀汉内部矛盾从头到尾都挺严重的,比曹魏也好得有限。丞相的不仅是理想主义者,也是现实手段高超的人,托孤之后迅速收拾烂摊子稳住局面,甚至还能逆风输出北伐曹魏。”
沈三通直接点名批评:“易中田是很好的历史作家,这是我一贯且中肯的评价。”
“易中田只是把诸葛亮没做的说了出来,没把他如何治国、外交等说出来。他的确说了正史,但并没有说全部的历史,所以不考证很难辨别他说的是否是真的。”
“骗术很高级,但事实胜于雄辩,无论他怎么说,都无法改变武侯的本质。”
说到骗,沈三通毫不掩饰,不屑之味溢于言表。
观众、记者、现场嘉宾都惊了,也都兴奋。
论狂还是沈三通啊,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,当场炮轰易中田。
如今的氛围,表这个态,说这话,是需要勇气的。
也是,敢直接和好莱坞开战,这算什么?
毕竟三通娱乐真开始走法律程序了,控诉小咪电影市场的歧视政策。
首映之后。
头条几乎都是沈三通炮轰易中田。
易中田不得不出来回应,很有一番姿态,坚持自己是“正说”“趣说”“妙说”,是在历史基础上进行的评说,让一些人不要只盯着一点细节,这会阻碍学术热情。
沈三通当场就火了。
一丝脸面也不留了:“我建议易中田去学一学基本的逻辑,正说、趣说、妙说三者存在逻辑冲突,这是既要又要也要,怎么可能呢?”
“说到盯着一个点,我想起‘宜粗不宜细’这句话,现在一些人完全反着来理解。”
“‘宜粗不宜细’是完全符合辩证法的,在研究历史尤为重要。”
“一个历史人物,给了历史交代,做的贡献多过了缺点,那么就应该强调积极的一面,而不是放大缺点。”
“人总会有缺点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用放大镜去找,总会找到缺点。”
“而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中,发挥的作用很负面,那么也不应该从他做了什么样的小事,给无限放大,那改变不了大方向。”
“这句话对应的是‘成大事不拘小节’,老祖宗总结的就很好,首先大节不能丢,大节不丢,一些小瑕疵不算什么。”
“同时,如果大节丢了,你去放大‘小节’,一顿夸,其实是别有用心。”
“这就是抓住一个人的主要和次要!完全符合辩证法。”
“做《曹操》电影,我就是遵循的这个方法,曹操整体来看,在当时有进步意义。”
“我当时之所以在《赤壁》里,比较贬曹操就是对冲乌烟瘴气的风气。”
“几年过去了,谁知道这种风气还是声嚣尘上!妖风滚滚!”
“‘宜粗不宜细’说的是抓住一个人的主要方面,忽略次要方面,而不是让次要的占据视野。”
“现在一些人对好人搞“细”,对坏人搞“粗”,甚至用此来为自己遮掩,弄成了遮羞布。”
“武侯最伟大的意义在于用一生来证明了,不靠阴谋诡计,不靠玩弄关系,不靠蒙蔽百姓,不靠残酷暴戾。凭借光明磊落、公平公正、一心向阳、天下为公,也能把国家治理好!”
“搞政治并不是必须人品卑劣、暗箱操作,不是没有人逃脱这些淤泥,不能因为自己站在淤泥里的人疯狂的想证明,诸葛武侯也在淤泥里,和他们一样。”
“贼的眼里,看谁都是贼!”
沈三通这个人,更喜欢一刀砍翻,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能酣畅淋漓。
但在娱乐圈文化圈,很多时候,他必须克制,很多话不好说的太直白。
当然,在一些人眼里,他已经很尖锐了,但其实一直收着来。
按照情绪走,早就上马克沁了。
颠倒黑白就是颠倒黑白了,竟然还敢狡辩?
必须出重拳!
同样。
“宜粗不宜细”不仅适合历史人物,公众人物也一样,“粗”的不行,“细”的再多也没意义。
沈三通一通输出。
贼看谁都是贼,以己度人.
热度哗啦啦的涨!全网炸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