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2章 汉军至,勿要动 (第1/2页)
茫茫荒漠之内,冷风吹来,卷起了漫天的沙尘。
有十余个向导走在大军前头,其中半数都是胡人,他们倒是习惯了这风沙,
大声交谈着,说的不亦乐乎。
解律羡便没这么习惯了。
他都不敢张开嘴,一张嘴就是吃沙子,从灵州通往凉甘,并没有官道,只有一片无人的沙漠与荒野。
这些年里,这里更换了无数政权,却没有一个想着要将过去的重要商路修一修,战乱和其他的一些原因对这里的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,古代的官道被彻底掩埋,传闻里汉初那郁郁葱葱的土地,此刻却变得一片荒芜,‘宝地’也变成了荒漠。
两旁的景色看起来就像是在不断的重复,没有丝毫的变化。
一望无际的荒漠之上,看不到任何的绿色,就连那些偶尔出现的植被,都是沾满了土的灰色。
不知走了多久,向导示意他们停下来。
在经历了无数次重复的景观之后,他们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新奇东西。
一座破败的驿舍就这么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。
这座驿舍是早已被丢弃的那种,‘半个身体」都被尘土所掩盖,依稀能看出其原先的面目,却已经无法再住人,面积应当是不小的,光看这残垣断壁,过去住下近百人都不是问题。
今晚他们便在这座荒废的驿舍外扎营休息。
这种环境下,夜里是根本无法赶路的。
就在军士们忙着去扎营休息的时候,那几个向导回到解律羡身边禀告情况,
告知接下来的路程。
斛律羡对面前这座废弃的驿舍颇有兴趣,询问其来历。
「这是古代汉朝时的驿....那时有一支羌人部落驻扎在此处,汉朝就在这里设驿,与那些羌人互市,传达消息,若是遇到战事,便征此处羌人参战.....」
「这周围曾热闹过一段时日,后来战乱不止,此处的水也断了,人也走了,
驿也破了,就成了如今模样。」
开口的是个胡人向导,对这周围的情况似是颇为熟悉。
斛律羡轻轻抚摸着胡须,问道:「这么多年,怎么便没有人想着要修补此处的驿舍,恢复此道呢?」
那向导直摇头,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..:.庙堂不愿意去做,修补的成本又大.::.况且,修补了也没什么意义啊,反正还是要去长安。」
斛律羡摇着头,「倘若往后我坐镇边塞,最先就是要修补道路,道路四通八达,而后才能发展本身,凉甘商路,过去名扬天下,岂能就这么荒废呢?」
向导心里只觉得这位将军在吹嘘,不过表面上还是附和了几句。
凉州武威郡到灵州灵武郡的直线距离其实不远,但是因为环境的缘故,双方的来往却要先从武威郡南下到金城,而后再到陇西,过安阳,到平高,北至灵武,往下绕了一大段的路。
凉州,武威郡。
破旧的城墙之外,着实喧闹。
许多胡商聚集在这里,正激烈的跟驻守在此处的军士们争吵了起来。
长安沦陷,地方大乱,尤其是这些边塞之地,更是如此。
随着一道道戒备的命令传达下来,地方的军士和小吏们顿时就噢到了发财的好机会。
长安沦陷,最惶恐的只有真正的官员们,至于那些吏,士卒,农夫,商贾,
他们并非是那么的在意这件事。
商贾们急着要进城,他们的商品不能放太久,有些商品放久了就会坏掉,要尽快卖掉。
士卒们拽住这些商贾,他们想多捞点钱,正好贵人们说要严加防备,怎么防备是他们说了算,趁机多捞点钱。
小吏站在人群里,眼神寻找着合作的对象,这些吏大多都是本地出身,想找几个商贾成为自家的合作对象,往后可以偷偷贩卖点庙堂禁止的东西。
农夫站在路边,看着被封锁起来的道路,心里只是默默的担心春种的时日会不会被耽误。
对于长安所发生的事情,他们或许知道一些,但是,却也没有那么的在意。
只有在官署之内,这才是众人所畅谈的话题。
郡官署之内,郭太守坐在上位,郡县的官员军官们坐在两侧,大家正在激烈的谈论着长安的事情。
「理当出兵!岂能迟疑?!」
有县令开口说道:「吾等食君禄,当报国恩,如今正是时机!我认为理当开武库,聚粮草,发重兵以解长安之危急!」
有人当即反驳:「尚且没有勤王的诏令,岂能就这么领兵入京?」
「长安都被攻陷了,哪里还能等得到诏令?此刻不能去救援天子,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贼吗?」
众人开始了争吵。
当下的官员们分成了四个派,一派主张出兵长安,一派主张坚守不出,一派主张封锁道路,一派主张治所后移。
官署内变得混乱无比,大家吵的面红耳赤,看不出半点贵人的仪表。
郭太守只是待了片刻,便觉得烦躁,丢下了这些人,出来散心。
其主簿跟着他一同走了出来。
「官员们的想法,你是怎么看的?」
太守忽开口问道。
主簿一脸的淡然,「道貌岸然,实则别有私心。」
「哦?」
「提议要出兵的,不是贪图军功,就是想要趁着出兵的名义,私开武库,盗取军械粮草,顺势掌管军旅,若是庙堂衰弱,便可领兵起事....:」
「提议坚守的,不是担心武库和粮库的真实情况被暴露,就是怕死不愿意与敌人交战....」
「封锁道路的,呵,外头那些商贾们早已被他们所盯上。」
「提议要移治所的,更是所图极大,或是想要带着军队逃亡远处,做大事.....」
「可他们所想的都不重要,如今刺史在陇西,此处大事皆在您的治下,您是怎么想的呢?」
郭太守停下来,眼里有些纠结,欲言又止。
如此沉默了许久,他方才问道:「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呢?」
主簿没有丝毫的迟疑,他赶忙说道:「郭公,当下的局势,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,大周要灭亡了,陛下自上位之后,何曾对我们施以恩德,今日夺走我们的耕地,明日让我们释放家里的佃户,您更是从合州被贬到这种地方来担任太守..:.我们又何必跟着他去一同赴死呢?汉国击破长安,其势诚不可阻挡,郭公何不归顺天命呢?」
「什么?!」
太守吓了一跳,他惊的看着主簿,「你要我投汉??」
「你可知刘桃子是什么样的人?陛下对我们虽然苛刻,却不曾杀害,可落在刘桃子的手里,安能幸免?过去有许多人从东边跑过来,都是与我们一样的贤人,刘桃子对他们赶尽杀绝...:」
「郭公,过去与当下岂能一样呢?」
主簿急忙说道:「过去刘桃子要建立自己的家业,对这些外人自然是要赶尽杀绝,可现在刘桃子志在大一统,天下各地尚且没有平定,怎么会杀先降者?若是杀了最先来归降的人,往后谁还敢降他?便是击破了大周,各地的刺史太守依旧要与他对抗,他急着要大一统,怎么会做这般糊涂的事情呢?」
「我以为,当下归顺汉国,是最好的时机,汉王定然不会杀害先降者,公为武威避开战乱,保护了十余万百姓,便是这个功劳,也足以在汉王身边立足了,
汉王便是往后不敢再提拔重用,也绝对不会杀害,汉王是个讲信义的人,天下皆知,郭公又何以惧怕呢?」
听到主簿的话,郭太守脸色大变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