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后 (第1/2页)
191年,陈留,曹操府邸。
“今董卓、袁绍角逐洛阳,诸位何以教我?”曹操再次召集了众人商议。
“主公,今两强相争于洛阳,皆因朱俊勤王之举,盖非其真欲相斗耳。”戏忠一眼洞悉了,洛阳之战的本质。
“而且,袁绍次子袁熙,机智多谋,乃年轻翘楚,非牛辅所能敌也。”程昱也很务实地,分着着双方强弱对比。
曹操点了点头,他也看明白了,“按照两位先生所言,即便袁熙能击退牛辅后,倒也不会久留洛阳吧。”
“主公英明,袁熙击退牛辅后,为防止事态扩大,袁绍也会令其回师。”
戏忠拱手言道,推演着战略棋局。
“志才所言极是,而司隶的真空地带,真乃天赐与主公也。”程昱祝贺道。
“袁绍和董卓两人,尚且不经略司隶,我何德何能虎口夺食?”曹操摇头苦笑说道,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。
戏忠继续分析道,“此非让主公略地,而是提前布局,扩大影响力罢了。”
“志才之言,甚合我意。”曹操一点就通,他立刻明白了,戏忠的意思。
~~~
正如曹操谋士所言,董卓和袁绍相争洛阳,但不论是谁,他们都不会久守,非其不愿,其势有所不能也。
这三不管地带,曹操又临近洛阳,便可以提前布局,施展影响力了。
后来,董卓被袁熙刺杀,李榷、郭汜内乱,无力东出争锋,袁绍又与公孙瓒,鏖战于河北,更加无力南下。
所以,这都给曹操提供了,在兖州还有洛阳一带,猥琐发育的机会。
。。。。。
“荐才实难,士人操行,往往中变。”对于举荐制度,袁熙有些不甚满意。
田丰出言道,“诚然,拔十得五,纵使徇私,朝廷由此得人盖不少矣。”
“求人之际,但信其言而用之,有所旷败,灵帝末年,举官至滥,时人鄙之。”袁熙点了点头,徐徐说道。
对此,田丰不可置否,“朝廷急于得人,苟不令荐举,则才俊在下,无由自达,求人之要,固无出于此也。”
袁熙轻叹一声,“先生之言是也。”
200年,袁熙定鼎中原。
田丰说的也没错,在三国汉末大的背景下,举荐制度有它的合理性。
袁熙想推行科举制,但现实条件不允许,这事儿急不来,容易反噬。
科举制度是有前提的,大一统国家,强权的君王,大量储备人才。
然而,这都需要时间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袁熙的大晋,用了两百年。
袁熙比较鸡贼,举荐制度他用,考试制度他也用,主打一个走平衡。
世家和寒门之间,袁熙基本都做了好人,也得到了实利,血赚不赔。
但只要交给时间,寒门的人才比例,将逐年增加,世家人数终究是少,寒门人口基数,才是国家的大局面。
温水煮青蛙之下,一两百年之后,宣武帝的国策,也就基本收官了。
若后代子孙贤能,继承袁熙之遗志,将科举制度,以立法确定下来,那么,他将开辟一些新时代。
完成这一使命的人,是宪宗道武帝袁纯,他结束了世家政治,开启了平民时代,实现了大晋中兴。
。。。。。
“吾不能效吕布,为三姓之家奴,大丈夫不可再辱。”看着城下的李榷,徐荣大声回道,决然地横剑自刎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